當前,市場上出現各種售價較高的瓶裝“嬰兒水”。生產商宣稱,“嬰兒水”具有很多優點,是適合寶寶飲用的天然好水。上海消保委稱,“嬰兒水”與普通飲用水兩者之間成分含量并沒有顯著的區別。有關專家表示,“嬰兒水”其實就是一個概念上的炒作。
(據2022年12月30日《滄州晚報》5版)
一瓶水,加上“嬰兒”兩個字便身價倍增,并在市場走紅。許多家長趨之若鶩,甘心掏空錢包?!皨雰核笔欠裾嫒缟碳宜f,是促進寶寶健康成長的“天然好水”?上海消保委和專家的話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嬰兒水”其實是在炒作概念,所謂適合“嬰幼兒”,只不過是商業噱頭。
需求決定市場,孩子是健康消費的重點人群,也是很多商家“掘金”的對象。商家有重點、針對性地研發嬰幼兒產品,本無可厚非。對產品細化分類,也是市場應有之義。但是,這有一個前提:產品必須真正滿足孩子的需要,真正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些商家把孩子當成“唐僧肉”,把家長當成“韭菜”割,隨意在商品上添加“嬰幼兒專用”的標簽,炒作概念、夸大其詞,甚至無中生有,虛構商品功效。在一些商家的炒作下,大蘿卜都能賣出人參價。而家長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看到“促進寶寶健康成長”“為嬰幼兒量身訂制”等宣傳字樣,“寧可信其有”,不知不覺當了“冤大頭”。
因此,對于一些存在夸大虛假宣傳的商家,有關部門要加大打擊查處力度,避免更多消費者被忽悠。同時,防止商家繼續利用家長關心孩子健康的心理“圈錢”,還要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提升廣大家長的辨別能力,幫他們樹立科學育兒觀念、改變焦慮心態,讓他們不要見到“新概念”就往上沖。
另外,“嬰兒水”大行其道,還與其缺乏行業標準有關。相關專家稱,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嬰兒飲用水的標準。
只有健全市場規則、設置準入門檻、制訂嚴格的標準,在產品生產加工和經營過程中才能有據可依、有法可守,相關部門才能更好地做到依法監督、違法必究。
鄭廣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