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文創雪糕成為景區文創新寵,隨著夏季到來,各地文創雪糕紛紛“出圈”,引來打卡熱潮。相比市面上的普通雪糕,文創雪糕的價格不算低,在口感和品質上卻良莠不齊。(6月28日《工人日報》)
文創雪糕是近年來文創產品的新寵,進入夏季之后,文創雪糕紛紛“出圈”,引來游客的打卡熱潮,小小的雪糕展現出不俗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據統計,目前國內文創雪糕種類已有上百種之多,年產量上千萬支,不少單價能夠達到20元以上,在豐富游客游覽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可觀收益。
一只小小的雪糕,為什么能夠迸發出這么強的能量?關鍵源于創意。文創雪糕的造型設計很用心,不同的景區、文博單位將各自最亮眼的標志性建筑、特色動植物、文物等作為雪糕原型,做到“因景而異”“異物而異”,給文創雪糕貼上了美觀、精致、獨特的標簽,超出了食品的屬性,成為游客爭相打卡展示的紀念品。與此同時,雪糕在色澤、口味等方面也有很強的可塑性與選擇性,各種口味妙趣迭出,在滿足視覺享受的同時,也給游客帶來“舌尖上的快樂”。
隨著國內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文創產品得到了發展良機,憑借很多優質產品贏得了市場贊譽。但是,文創產業也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雖然產品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但真正能夠持續吸引消費者關注和購買的不多。文創雪糕作為近年來較為成功的文創產品之一,同樣面臨著良莠不齊的狀況,有的文創雪糕只是掛著“文創”的名號,卻沒有多少創新創意,只是簡單照搬、盲目跟風,沒有自身特色,也缺乏過硬的品質,引來消費者的吐糟與批評。
創意是文創產品的立足之本,文創領域的佼佼者大多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憑借著勝人一籌的“金點子”才能搶占市場、搶先“出圈”,后起者如果能夠開發出新的亮點與特色,那么也能夠分一杯羹,而“拿來主義”是根本沒有市場的?,F在一些景區的文創產品只有雪糕,產品類型單一、競爭力不足,文創開發不能一味追熱點,而要長遠思考發展的方向,持續開發出新的特色產品,從而持續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文創根本上是文化資源的創意產業化,很多景區和文博單位并不缺少優質的文化資源,關鍵是要增強文創產品的文化性和創意性,善于運用自身的比較優勢參與市場競爭,持續站在文創風口之上,實現更長久更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