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于濤,百色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呂嵩崧,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廣西翻譯協會會長覃修桂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于濤致辭
于濤代表中國外文局和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對本次會議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出席會議的各位新老朋友表示誠摯問候。
他在題為《提升國家翻譯能力 培育高端翻譯人才》的講話中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這是黨和國家對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也是對國家翻譯能力建設提出新的目標要求。
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對外翻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將我們黨對國際傳播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去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建強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加強高校學科建設和后備人才培養。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翻譯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為翻譯人才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道路。
他強調,當前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2022年是中國同多個國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國深入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的重要節點,如何向國際社會宣介好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智慧,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理解、認同和信任,是做好國際傳播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時代責任,也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中之重。
要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努力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緊密結合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國家翻譯能力建設謀劃工作方案,充分發揮翻譯在國際傳播中的作用,構建邏輯嚴謹、表意準確、鮮活生動的對外話語體系,依托廣西作為“一帶一路”重要門戶的地緣區位優勢,精準傳播中國信息,全面塑造中國形象,努力培育一支高層次翻譯人才隊伍,傳播好中國故事,服務好國家戰略。
他表示,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加快培育高端人才為目標,努力發揮指導協調作用,在搭建產教學研各界交流合作平臺,探索建立中譯外高端人才培養基地,發揮翻譯社團引領帶動作用建立關鍵語種人才和項目共享機制,聯合高校與行業機構共建應用型翻譯人才資源儲備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推動翻譯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貢獻了力量。
中國外文局和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愿與翻譯界專家同仁攜手努力,踔厲奮發,把握時代潮流,共同促進中國故事的對外翻譯與國際傳播。

百色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呂嵩崧教授致辭
呂嵩崧在致辭中說,在全國上下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的大好形勢下,廣西翻譯協會2022年年會暨外語專業研究生論壇、第六屆MTI協作與教學研討會成功舉行。百色學院全體師生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幫助和支持百色學院發展建設的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廣西翻譯協會,支持本次活動的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以及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精心籌備、周密安排、積極組織本次活動的所有工作人員表示誠摯的問候。
呂嵩崧介紹,作為百色唯一的一所綜合性高校,百色學院充分利用百色“民族性、革命性、邊疆性”的區位優勢,致力于挖掘科研資源開展外語教育教學和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民族語言文化譯介研究、壯泰文化、中越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比較豐碩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廣西高??蒲兄攸c研究基地——桂西民族語言文化譯介基地、壯泰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出版專著(譯著)2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獲中國山花獎1項,廣西社科優秀成果獎10余項。代表性著作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洛陀史詩(壯漢英對照)》《平果壯族嘹歌(英譯)》《北路壯劇優秀傳統劇目》《壯族童謠精選》《中國壯族諺語(漢英對照)》《壯族神話傳說選譯(英譯)》《越南瑤族民間古籍(一)》等民族典籍的英譯作品。
他表示,翻譯是對外交流交往的重要途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重要部署,為做好外語和翻譯工作明確了方向、指明了道路。本次研討會是廣西翻譯界、外語界的師生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的具體舉措。研討會由百色學院承辦,體現了廣西翻譯協會等對百色學院的關心和厚愛,百色學院非常珍惜此次向各位專家、兄弟院校學習的好機會,將竭誠為此次會議做好服務工作,真誠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專家、學者的指導。

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廣西翻譯協會會長覃修桂致辭
覃修桂在致辭中提到,廣西翻譯協會自1988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35年的風雨歷程。在著名學者賀祥麟教授、黃天源教授等歷屆領導的帶領下,廣西譯協在學術活動、科研組織、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傳統,為廣西外語教育、外國語言文學以及翻譯領域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協會后續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多年來,廣西譯協不斷拓展學術活動,例如,2015年與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聯合舉辦了“翻譯研究與教學高級研修班”;2016年倡議成立區內高校MTI協作組,由區內多所MTI辦學單位輪流組織活動;2015年起,每年聘請區外專家出席研討會并作主旨報告,不斷提升協會的學術水平;2016年,聯合武漢譯協、四川譯協、陜西譯協,倡議設立了中西部翻譯協會共同體,并于2017年由廣西師范大學舉辦首屆中西部譯協共同體翻譯研究與教學研討會,會上專家云集,參會人數多達260人,可謂盛況空前,為中西部譯協共同體學術活動的開展開了一個好頭,同時也擴大了廣西譯協在國內同行中的影響。
為充分發揮譯協開展學術活動、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需要的三大功能,最近兩三年來廣西譯協又拓展了如下幾項工作:
一是成立語言產業化、民族典籍、語言服務、高校外語教育研究、東南亞語言等5個專業委員會,由各個專委會分別在不同領域開展專業活動,努力在不同領域里取得新的成效。
二是啟動《壯美廣西》雙語版(漢英、漢越、漢泰、漢日)系列叢書的編寫出版項目,為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廣西故事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是啟動學術專著資助出版項目,每年擬資助1至2本學術專著的出版,為促進外語學科的發展,形成特色科研成果提供助力。
四是組織廣西翻譯大賽,每年參賽人數達四萬人左右,為學生拓展外語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搭建高端的平臺。
此次會議邀請到了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譯審,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潘文國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寅教授,中山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東風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立非教授,桂林醫學院張祥麟教授,廣西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楊令飛教授,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廣西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廣西翻譯協會會長覃修桂教授,廣西大學博士生導師鄧聯健教授,北京悅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蒙永業博士,百色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廖志恩副教授等11位專家學者作主旨演講。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譯審作主旨演講
會議的學術研討分語言學與教學研究、文學與文學翻譯研究、詩歌翻譯研究、翻譯理論研究、典籍翻譯研究、口譯與外宣翻譯研究、翻譯實踐報告和小語種翻譯等8個分會場開展。
來自區內外24所高校教師和5個行政事業單位專家共183人,以及來自區內8所高校240多名外國語言文學類和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報名參加學術交流活動。

本次會議既是廣西外語界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的一次盛會,也是廣西高校外語界、翻譯界加強學術交流、共商翻譯人才培養的盛會。廣西作為國家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橋頭堡,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區內外以及國際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呼喚著外語教育事業特別是翻譯事業的同步發展。各方外語學科專門人才應不斷努力進取,拓展學術交流領域,積極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專家學者的寶貴經驗,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斷促進外語教育研究和翻譯事業持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