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理論研究 /
05 翻譯距離與動態調整 胡作友 鐘莎莉
13 生態翻譯學“實指”研究的生態關懷:現狀與展望 陳月紅
22 “風月無邊 翻譯有度”——“蟲二”現象不可譯性程度問題研究 朱安博 偉圣鑫
譯史縱橫 /
30 五四時期“浪漫式”譯詩的文化解讀 黃焰結
38 蒙學經典《明心寶鑒》的拉丁語譯本初探 胡文婷 張西平
譯介研究 /
45 中國馬克思主義翻譯百年回顧與啟示 卓翔 林旭 王立非
54 《閱微草堂筆記》在英語世界的譯介研究 劉穎 鐘杰
翻譯教學 /
63 中國高校國際組織翻譯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詹成 趙睿
68 MTI 翻譯實踐報告“理論框架型”寫作模式的誤區 王劍
書刊評介 /
76 翻譯學方法論體系構建的途徑與意義——《翻譯學研究的方法與途徑》介評 張蓉
譯家談譯 /
82 論“以平仄代抑揚”的可行性:再譯《西風頌》 王東風
譯家研究 /
92 談許淵沖翻譯實踐與理論:貢獻與局限 張智中
98 楊周翰文學翻譯實踐與翻譯思想研究 王晶 馬士奎
學術訪談 /
106 首輪全國翻譯專業學位水平評估指標解讀與整改思考——與黃友義先生的對話錄 孔令翠 黃友義
行業研究 /
113 上海手語翻譯服務需求與現狀調查 倪蘭 和子晴
翻譯評論 /
120 理學核心概念“理”的現當代英譯述評 張帆 劉華文
會議綜述 /
129 中國文化外譯與國家翻譯實踐 高乾 裘禾敏
學術視點 /
133 反思與突破:新世紀西方翻譯倫理研究的嬗變 周猛
學術爭鳴 /
140 “理學”還是“新儒學”?——從朱子學的海外傳播看Neo-Confucianism的回譯 賴文斌 胡翠娥
實踐探索 /
147 口譯中語塊頻率效應的語料庫研究 李洋 鄧軼
156 魏莉莎京劇《柜中緣》英譯研究 黃慶歡
164 翻譯的準確與忠實——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俄漢語對翻譯評析(2021) 韓小也
自學之友 /
170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Excerpt) (Jeffry A. Timmons ) 周領順 孫如瑩 譯
175 原文的形式意義與譯者務實行為的顯化 周領順
180 美與同情(豐子愷) 蔡力堅 譯
184 翻譯的同理心 蔡力堅
詞語選譯 /
187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重要語匯漢英對照)
190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翻譯距離與動態調整
胡作友 鐘莎莉 合肥工業大學
翻譯距離與動態調整
胡作友 鐘莎莉 合肥工業大學
摘要:翻譯距離是譯作與原作間因語言和文化差異而形成的距離,是由源語、譯入語、作者、譯者和讀者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翻譯距離的形成有一種張力,它隨時代的變革和語言文化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翻譯距離的長短并不是隨意設定和沒有限制的,譯者應該在忠實的基礎上,根據特定時代的需求進行適當調整,以使翻譯距離處于適宜的程度內。譯者只有公平地對待源語和譯入語,將翻譯距離控制在客觀、合適的范圍內,才能有利于不同文化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促進文化的多樣性,糾正文化失衡現象。合適的翻譯距離,有利于更高層次的文化形態的形成和世界文化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翻譯距離;動態調整;源語;譯入語;作者;譯者;讀者
生態翻譯學“實指”研究的生態關懷:現狀與展望
陳月紅 三峽大學
摘要:近年來日漸興起的生態翻譯學“實指”研究廣泛借鑒人類世、環境人文、生態批評、生態哲學等多維視角開展翻譯研究??傮w而言,國外學者更善于吸納環境人文、人類世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討翻譯的本質與功能問題;國內學者則特別關注中國生態文化“走出去”的問題。生態翻譯學“實指”研究的興起充分彰顯了翻譯領域的生態關懷,是對長期以來占主導地位的生態翻譯學“喻指”研究模式的必要補充,其未來發展需進一步加強理論體系構建,在塑造我國國際生態形象、提升公民生態意識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陳月紅 三峽大學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生態“實指”;生態關懷
“風月無邊 翻譯有度”
——“蟲二”現象不可譯性程度問題研究
朱安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偉圣鑫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蟲二”現象不可譯性程度問題研究
朱安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偉圣鑫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摘要:以往對于翻譯中可譯性與不可譯性的探討基本上是二元對立的觀點, 卻未能對語言系統各層次的不可譯性程度進行充分說明與探源。鑒于此,本文基于“蟲二”這一獨特的語言現象重新對翻譯中的不可譯性問題進行深入闡釋。研究發現:不可譯性在語言層次中存在一定“度”的不同,具體表現在英漢間不可譯性程度在語義層相對較弱,而在詞匯語法層和語境層相對較強。究其原因,由于英語的時間性特質,漢語的空間性特質,詞匯語法層上無法實現完全對等,同時又由于中西民族地緣位置和文化的差異,對同一個事物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內涵,這導致在語境層上無法完全可譯。
關鍵詞:漢英翻譯;不可譯性;語言文字;對比研究;“蟲二”
五四時期“浪漫式”譯詩的文化解讀
黃焰結 安徽師范大學
摘要:五四時期(1915-1927)主要文學社團的代表刊物上的譯詩展現了歷史轉折時期的詩歌翻譯面貌。在此基礎上分析發現,這段時期的詩歌翻譯傾向于選擇激進和感傷的浪漫主義詩歌、泰戈爾詩與日本詩歌以及弱小民族詩歌,譯詩形式自由化,語言為歐化的白話。簡言之,五四譯詩呈現出“浪漫式”詩歌翻譯文化。究其原因,肩負思想啟蒙、文化革新和新詩建設使命的功用性意識形態操縱了五四時期的外國詩歌漢譯。黃焰結 安徽師范大學
關鍵詞:五四時期;外國詩漢譯;譯詩;“浪漫式”翻譯
蒙學經典《明心寶鑒》的拉丁語譯本初探
胡文婷 電子科技大學∣張西平 北京語言大學
胡文婷 電子科技大學∣張西平 北京語言大學
摘要:蒙學經典《明心寶鑒》的西傳可溯至16 世紀,高母羨(Juan Cobo,1546-1592)的西語譯本被認為是西方的最早譯本。但新發現的一份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1543-1607)手稿Diversorum autorum sententiae ex diversiscodicibus collectae, è Sinensi lingua in latinam translatae實為《明心寶鑒》的拉丁語譯本,且在歐洲本土出現的時間要早于高母羨譯本。本文將立足該手稿,圍繞源文本、譯介背景及譯本特點展開討論,揭示了明末蒙書對早期來華西人漢語學習的具體影響,同時指出羅明堅對內容的刪改和意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源文本信息的有效傳遞,而他對中國文化的調適及理解偏差亦影響到后來傳教士的跨文化譯介。
關鍵詞:《明心寶鑒》;羅明堅;拉丁語譯本;蒙書
中國馬克思主義翻譯百年回顧與啟示
卓翔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 林旭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王立非 北京語言大學
摘要:本文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劃分的四個歷史階段為依據,梳理一百余年來馬克思主義文獻的譯介和翻譯歷程,探討建黨百年來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進程中翻譯發揮的重要作用。研究顯示,就翻譯特點而言,四個歷史階段內,馬克思主義翻譯由早期碎片化的譯入逐漸轉向新時代體系化地對外譯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翻譯成果而言,四個歷史階段內,翻譯成果由譯入為主逐漸過渡到譯出為主,文獻類型和語種不斷增加。馬克思主義翻譯由早期的個人翻譯行為逐漸轉向有組織和規?;膰曳g行動與國際傳播。本研究結果對做好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和黨史文獻翻譯提供啟示。卓翔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 林旭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王立非 北京語言大學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翻譯史;百年回顧;啟示
《閱微草堂筆記》在英語世界的譯介研究
劉穎 鐘杰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摘要:《閱微草堂筆記》在英語世界的譯介可劃分為萌芽、初創和發展三個階段。早期的譯介局限在志怪說教上,束縛了譯介的發展,而金大逸、陳德鴻和韓瑞亞的學術性翻譯拓展了《筆記》的跨學科價值,卜立德和余氏夫婦各自的譯本突顯了《筆記》這一兼具藝術創作和信息功能的文學體裁,有效地拓寬了作品的接受面。本文對《筆記》的譯介傳播做了歷時性描述,對翻譯的借鑒和影響也做了全面客觀的梳理,以說明《筆記》的譯介意義非凡,任重道遠。劉穎 鐘杰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關鍵詞:《閱微草堂筆記》;翻譯;志怪;非虛構;文化中圖
中國高校國際組織翻譯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詹成 趙睿 中山大學
詹成 趙睿 中山大學
摘要:加強翻譯人才培養,是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徑。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國內已有一定數量的高校開展國際組織翻譯人才培養實踐,以翻譯類院系為主體,在本科或碩士層面實施分階段“多語種+”學位教育。綜觀我國國際組織翻譯人才培養,仍存在培養目標定位模糊、課程設置不夠科學、能力要求把握不準、職業輔導資源缺乏等問題。各高校應改革現有學科專業體系,充分集聚利用當地資源,建立人才培養協作機制,加強非通用語種合作培養,積極探索提升人才培養效益。
關鍵詞:國際組織;翻譯;人才培養;語言服務
MTI翻譯實踐報告“理論框架型”寫作模式的誤區
王劍 電子科技大學
王劍 電子科技大學
摘要:與MA科學研究論文不同,MTI翻譯實踐報告是撰寫者從第一人稱的立場出發,基于自己完成的翻譯項目實踐而撰寫。其寫作主旨在于,以綜合性的視角,論證自己在翻譯項目實踐過程中對各方面制約因素做到了盡可能考慮周全,從而說明自己的翻譯項目實踐是理性的,以便使自己的翻譯項目實踐獲得認同性理解?,F有翻譯理論大都是分析性構建的產物,一個理論往往是從一個特定的視角對翻譯現象做出判斷。以某一現有翻譯理論作為宏觀框架,會使翻譯實踐報告在討論的視角上陷入片面和局限,難以達成上述寫作主旨的實現。
關鍵詞:翻譯項目實踐;翻譯實踐報告;翻譯理論;寫作主旨;寫作模式
翻譯學方法論體系構建的途徑與意義
——《翻譯學研究的方法與途徑》介評
張蓉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翻譯學研究的方法與途徑》介評
張蓉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摘要:構建方法論體系是翻譯學學科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對翻譯學學科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和促進作用?!斗g學研究的方法與途徑》聚焦翻譯學方法論的核心論題,探討翻譯研究的多學科融合路徑,為建構翻譯學的方法論體系做出積極探索,有助于推動翻譯學學科體系的成熟與完善。
關鍵詞:翻譯學;研究途徑;方法論;體系構建
論“以平仄代抑揚”的可行性:再譯《西風頌》
王東風 中山大學
王東風 中山大學
摘要:本文以再譯《西風頌》為例,探討“以平仄代抑揚”的詩歌翻譯新法的可行性。以往的詩歌翻譯方法要么是無視原詩的節奏,要么只注意體現原詩節奏的節拍,但對詩歌節奏中的聲律問題一直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英漢格律詩的節奏都是由拍律和聲律有機合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翻譯時僅譯拍子,不譯調子,節奏的體現必然存在嚴重缺陷。本文提出用漢語的語音資源“平仄”來對應英語格律詩中的“抑揚”,并以此完成了《西風頌》這首篇幅較大的詩歌翻譯。實踐證明,漢語是有能力保留原詩的節奏的,無論是拍子,還是調子,這樣的翻譯可以更好地體現原詩的音樂性和詩學沖擊力。
關鍵詞:以平仄代抑揚;詩歌翻譯;節奏
談許淵沖翻譯實踐與理論:貢獻與局限
張智中 南開大學
張智中 南開大學
摘要:許淵沖既是翻譯家也是翻譯理論家,在翻譯實踐和翻譯理論兩個方面都頗有建樹。許淵沖熱愛翻譯,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和翻譯自信,他精益求精,言行合一,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緊密結合,通過翻譯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同時,許淵沖獨創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以美為核心,提倡翻譯競賽論,認為翻譯的目的在于交流和雙方共同提高;以其特立獨行的個性,許淵沖在中國譯界引發多次論爭,促進了翻譯理論的發展與繁榮。同時,他本人的翻譯活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許淵沖;翻譯理論;翻譯實踐;誤解;貢獻
楊周翰文學翻譯實踐與翻譯思想研究
王晶 中央民族大學/ 云南農業大學 ∣ 馬士奎 中央民族大學
王晶 中央民族大學/ 云南農業大學 ∣ 馬士奎 中央民族大學
摘要:楊周翰先生是我國杰出的外國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專家,相較而言,他的文學翻譯成就尚未引起足夠關注。本文從梳理楊周翰的翻譯成就入手,對其翻譯實踐特點和翻譯思想進行探究,勾勒出作為文學翻譯家的楊周翰的形象。他的翻譯實踐包括多種文學體裁,涉及英、拉丁、俄等語種,與其學術研究緊密相聯。他的文學翻譯“不可能”和“必須為”的辯證觀、譯文“進化”論、翻譯“近似”說等翻譯思想至今仍有借鑒價值。
關鍵詞:楊周翰;文學翻譯;翻譯實踐;翻譯思想
首輪全國翻譯專業學位水平評估指標解讀與整改思考
——與黃友義先生的對話錄
孔令翠 西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 ∣ 黃友義 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
——與黃友義先生的對話錄
孔令翠 西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 ∣ 黃友義 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
摘要:第三屆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友義先生與長期從事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教學、管理與研究的孔令翠教授在對話中分析了首輪評估的意義、依據、指標設計特點等,指出本輪評估將質量貫穿到教學質量、學習質量和職業發展質量三大一級評估指標中,強調了專業學位教育要面向社會需求,重視立德樹人與師德師風建設,突出翻譯實踐能力培養,關注學生就業與專業的相關性,注重建設成效與代表性成果。二位一致認為本輪評估對新時代背景下翻譯專業碩士學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有利于促進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抓住質量生命線,促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翻譯專業碩士學位;水平評估;指標;質量
上海手語翻譯服務需求與現狀調查
倪蘭 和子晴 上海大學
倪蘭 和子晴 上海大學
摘要:手語翻譯服務作為聾聽溝通的重要渠道,是推進聾人群體無障礙信息交流的重要內容,然而中國的手語翻譯職業化道路長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本文以上海市手語翻譯服務為例,通過對630名上海聾人以及24名上海手語翻譯員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對目前手語翻譯服務需求及手語翻譯現狀進行調查,針對手語翻譯的迫切需求,手語翻譯人才短缺,手語翻譯的教育培訓、認證標準、認證機構以及行業監管缺失等問題,提出推動國內手語翻譯服務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手語翻譯;語言服務;專業認證;職業化
理學核心概念“理”的現當代英譯述評
張帆 常州大學∣劉華文 上海交通大學
張帆 常州大學∣劉華文 上海交通大學
摘要:本文考察了現當代英語世界對理學核心概念“理”的英譯。不同于以往的傳教士翻譯,現代時期的譯者開始將理學作為嚴肅的哲學看待,但對“理”的英譯方式基本上仍然是在目標語中努力尋找合適的對等詞;而當代譯者較之現代譯者有著更強的哲學意識,對“理”的理解更加深入,“理”的英譯也打破了傳統對等詞模式,推陳出新,突顯闡釋,甚至以釋代譯。當代對“理”的英譯方式呈現出多元化、多角度的特點,對“理”的譯釋深度也遠邁現代時期。
關鍵詞:理;理學;英譯;現當代
中國文化外譯與國家翻譯實踐
高乾 裘禾敏 杭州師范大學
高乾 裘禾敏 杭州師范大學
摘要:本文通過闡釋、概述中華學術外譯與國際傳播高端論壇主旨發言的學理意義,探討了翻譯實質的重新定位、中國文學外譯與國家翻譯實踐、中國法律文學經典外譯、中華學術外譯與文化軟實力、翻譯與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等核心話題,深入剖析了中國文化譯介與傳播的高層次目標及價值追求之間的有機關系。
關鍵詞:中國文化外譯;國家翻譯實踐;文化軟實力;國際傳播
反思與突破:新世紀西方翻譯倫理研究的嬗變
周猛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
周猛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
摘要:2001年后,西方翻譯研究的社會語境發生劇烈變化,本土翻譯倫理研究出現了數量的高速增長與內容的多樣化,表現出迥異于2001年前翻譯倫理研究的新特點與新趨勢。國內現有針對西方翻譯倫理研究的述評均未對2001年后的文獻予以足夠關注,無法為國內研究者提供全面參考。本文以西方翻譯倫理研究在2001年后對先前研究導向的反思與突破為核心線索,圍繞相關研究在新世紀的兩項重要發展,即倫理主、客體范疇的擴展和反原則主義(anti-principlism),對2001年后西方翻譯倫理研究的整體趨勢進行評介。文章旨在揭示2001年后西方翻譯倫理研究者在新語境下取得的新進展及所衍生的新問題,助力國內研究者全面掌握領域動態和參與國際翻譯倫理研究的前沿對話。
關鍵詞:翻譯倫理;西方翻譯倫理研究;倫理范疇擴容;反原則主義
“理學”還是“新儒學”?
——從朱子學的海外傳播看Neo-Confucianism 的回譯
賴文斌 南昌大學∣胡翠娥 南開大學
——從朱子學的海外傳播看Neo-Confucianism 的回譯
賴文斌 南昌大學∣胡翠娥 南開大學
摘要:朱子學是影響中國及東亞諸國八百余年的哲學思想,自明清時期起就被譯成西方語言在海外傳播。作為一種外來思想,西方創立了新詞Neo-Confucianism 來對其進行指稱,成為這一學派的專門術語。然而,隨著海外相關著作譯介的增多,Neo-Confucianism一詞的回譯未能追溯詞源,望文生“譯”,這對樹立文化自信和加強海內外學術交流都帶來不利影響,學術術語回譯呼喚格義和正名。
關鍵詞:理學;新儒學;海外傳播;回譯
口譯中語塊頻率效應的語料庫研究
李洋 東北大學∣鄧軼 廈門大學
李洋 東北大學∣鄧軼 廈門大學
摘要:本研究基于學生漢英交替傳譯語料庫PACCEL,共提取186個4詞高頻語塊,累積頻率3393。根據成分詞之間的共現概率,發現不含或含有1至2個可變性插槽的強度和中度原型分布最為廣泛,而含有3至4個的弱度原型僅有7個語塊。原型的分布整體呈現冪律趨勢。由于中度和強度原型的語塊頻率效應較強,語塊的固著度較高,整體存儲和提取較為容易,所以學生傾向于將語塊作為無標記的口譯策略、重構源語信息有效的翻譯方法和緩解口譯認知壓力的手段。
關鍵詞:語塊;頻率效應;漢英交替傳譯語料庫;學生
魏莉莎京劇《柜中緣》英譯研究
黃慶歡 浙大城市學院
黃慶歡 浙大城市學院
摘要:魏莉莎京劇《柜中緣》的英譯以演出為目的,采用合作翻譯模式,在“尊重京劇、對觀眾負責”的原則指導下,強調念白可念、唱詞可唱、劇本可演。譯文不僅忠實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文本意義與文化內涵,在選詞、句式結構、押韻及音樂節奏等方面盡可能與原文匹配,且充分考慮了京劇各個行當的語言特色及表演特征,再現了京劇獨特的舞臺藝術魅力,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認可。魏莉莎的京劇英譯思想對中國傳統戲曲英譯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魏莉莎;京??;《柜中緣》;英譯
翻譯的準確與忠實
——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俄漢語對翻譯評析(2021)
韓小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俄漢語對翻譯評析(2021)
韓小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摘要:本文基于卡米薩羅夫翻譯錯誤分類法,對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中俄漢-漢俄參賽譯文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了分析。參賽譯文中的問題大致可歸結為:詞匯選擇問題、語法問題、修辭問題、背景知識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影響了譯文相對于原文的準確與忠實。為實現準確與忠實的目標,翻譯中需要達到多層面的對等,充分了解源語文本的題材、用詞特點、語法特征和語體風格等因素,同時兼顧非語言因素。力求從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層面追求譯文的準確與忠實。
關鍵詞: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漢語;俄語;準確;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