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月評“滄州好人”8月榜單
一、助人為樂
1.馮永生 肅寧縣援老志愿者協會會長
2.張忠秀 鹽山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一體化促進會會長
二、敬業奉獻
3.袁樹新 滄縣審計局工作人員
4.呂春輝 泊頭市第二中學教師
三、見義勇為
5.楊 朝 河間市果子洼回族鄉楊劉莊村村民
6.徐振海 南皮縣人民醫院職工
趙國增 南皮縣惠友起重設備銷售有限公司職工
7.許紀府 河間市北石槽鄉恒道村村民
四、孝老愛親
8.李 娜 泊頭市寺門村鎮閣上村村民
9.張志強 運河區西環街道辦事處永和社區居民
五、誠實守信
10.劉金華 新華區道東街道辦事處鐵路北村社區居民

1、馮永生,男,58歲,肅寧縣援老志愿者協會會長,助人為樂好人。
作為馮氏正骨第六代繼承人,馮永生自幼學習祖傳正骨術,共治愈來自全國各地的骨傷病人近百萬人次,對待條件困難患者全部減免費用。他組織成立了肅寧縣援老協會,組織參與援老愛心奉獻的活動已十年之久,幫扶救助了上百名老人,捐款捐物近70萬元。他帶領大墨堂書畫院志愿服務隊免費義務繪制文化墻近4000平米,以實際行動助力全縣文明縣城創建。

2、張忠秀,女,49歲,鹽山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一體化促進會會長,助人為樂好人。
張忠秀自2020年11月26日起,至2021年6月20日止,共歷時238天,行程20000余公里,完成了滄州市16個縣市區106位老兵的采訪拍攝。拍攝視頻資料6300余分鐘,拍攝圖片近萬幅,存儲容量達近2000個G,撰寫文字材料26萬字。她為鹽山縣東劉集村,送去國防書籍200本及航空模型30架,為貧困學生捐助2000元。她連續6年送新兵入伍,為新兵購買大紅花和綬帶及蘋果。她被滄州軍分區授予“抗美援朝老兵拍攝工作先進個人”“滄州革命軍事館重大貢獻先進個人”。

3、袁樹新,男,57歲,滄縣審計局工作人員,敬業奉獻好人。
袁樹新從事審計工作36年,他參與審計項目300余個,從方案起草到現場實施,再到督導整改,認真細致、盡職盡責。2021年母親生病住院,同時面臨外出審計任務,他將母親交給妻子、孩子照顧,毅然投入工作并高質高效完成任務。在連續4年擔任潔凈煤取暖審計主審工作期間,他和同事跑遍全縣19個鄉鎮,走訪農戶5900多戶,確保了滄縣群眾溫暖安全過冬。他曾獲省、市審計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4、呂春輝,女,43歲,泊頭市第二中學教師,敬業奉獻好人。
工作20年來,她和每一屆新生同住學校,朝夕相處,隨時幫助新生解決各類問題,直到新生適應學校生活,也因此無暇照顧自己的一雙兒女。為保證學生的精力,6800多個黑夜,她每晚都要確保學生們睡眠沒有問題才休息,長年的熬夜使她的身體經常被病痛折磨。但遇到學生生病,她又第一時間開車送學生去醫院,做檢查、拿藥,忙完后經常天已漸明。每逢假期,她都到學生家里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狀態及家庭情況,至今已家訪650余戶。學生上高三時,她擔心學生們壓力大情緒不穩定,便把辦公桌搬到教室里陪著學生們上課,還自掏腰包給學生們買水果、牛奶等營養品,每年要花費2000余元。宿舍的衛生、秩序,學生的身體、心理,她事事操心,她是學生心中的“媽媽老師”。

5、楊朝,男,32歲,河間市果子洼回族鄉楊劉莊村村民,見義勇為好人。
2022年6月12日晚7:30左右,北京市朝陽區勁松東社區一名4歲男童食用花生米時發生急性氣道梗阻,心臟驟停、昏迷不醒,楊朝聽到孩子家人的呼救聲,迅速跑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告訴孩子家人他是一名退役軍人懂得急救辦法,此時男孩瞳孔放大、臉色蒼白,已經沒有心跳,他呼吁周圍群眾散開加快空氣流通,并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救護車趕到現場,他協助醫護人員進行搶救,終于男孩脫離危險。

6、徐振海,男,41歲,南皮縣人民醫院職工;趙國增,男,47歲,南皮縣惠友起重設備銷售有限公司職工。見義勇為好人。
2022年7月23日傍晚,徐振海和妻子驅車在回大浪淀鄉大七撥村的路上看到一輛電動三輪車突然沖進了河溝里。徐振海緊急剎車,下車向河溝跑去。河溝邊上都是蘆葦,根本看不到人,只看到三輪車的車把露在水面上。這時路過此處的趙國增也毫不猶豫的跳進河溝,兩人先救起兩個女孩,一個女孩說水下還有三個同伴。二人奮力將三輪車抬起,摸索發現下面壓著的3個孩子,兩人在下面托舉著,徐振海的妻子站在岸邊拉拽,最終將3個孩子救上岸。他們將落水的這幾個孩子交給家長后,才放心離開。

7、許紀府,男,70歲,河間市北石槽鄉恒道村村民,見義勇為好人。
2022年6月6日下午2時許,許紀府像往常一樣在古洋河水閘和氣象觀測站看護,突然聽到呼救聲,他感覺聲音像從水閘西北邊傳來便迅速趕過去,當看到河道里2名兒童落水,水已經淹到了孩子們的胸口,情況十分危急,他來不及多想邊脫上衣鞋子邊以最快的速度跑向水邊跳進河里,先把情況最緊急的女孩救上來,又趕緊把離岸邊較近的男孩也救了上來。

8、李娜,女,40歲,泊頭市寺門村鎮閣上村人,孝老愛親好人。
2003年李娜和丈夫結婚組建家庭,2004年她的婆婆突患腦血栓臥病在床,3年后公公生病成為了植物人。為給老人治病,她和丈夫花光了積蓄。為維持生計,丈夫到附近的村莊打工掙錢,她包攬全部家務和地里的農活。二十年來,她無微不至照顧重病臥床的公婆,每天都要給老人喂飯、喂水、喂藥、擦洗身體、換洗衣服被褥、清理大小便,用善良和孝心使老人安度晚年。

9、張志強,男,51歲,運河區西環街道辦事處永和社區萬泰家園居民,孝老愛親好人。
杜志剛是張志強的大姨抱回的棄嬰,先天患病。多年來,張志強的父母也把杜志剛當做自己的孩子。張志強的大姨和父母去世后,張志強便自覺擔負起照顧他的責任,數十余年如一日,照顧患有腦癱和小兒麻痹癥的哥哥。每天幫他做飯并提醒他吃藥、幫他收拾屋子?,F在張志強為了每天照顧哥哥,跟哥哥吃住在一起,跟妻子和孩子“分居”,成為了別樣的家庭生活模式。

10、劉金華,女,64歲,新華區道東街道辦事處鐵路北村社區滄鐵佳苑小區居民,誠實守信好人。
5月10日下午,劉金華像往常一樣接外孫女回家,她放好車子準備離開車棚時,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個黑色皮包,包里邊有一張身份證和若干證件,還有一萬元現金。想到失主會很著急,她立即報了警,同時聯系社區網格員和民警,通過查詢信息確定了失主的身份信息,歸還了錢包。